Moment in Peking
2005国产巨篇《京华烟云》,粗略的看了看,国产电视剧精品并不很多,不过这个倒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吸引了一下我的眼球。由于没看过林语堂原著,也没看过87赵雅芝版,因此没法比较,只能就剧集本身说一下个人几点零星感触:
1。首先,看人先看脸,这里头几张美女脸的确都不错,甚至包括桂姨的演员都好像是原来琼瑶剧里经常出现的名角。中国的女人,如果传承了千年中华文化里的美德和智慧,再加上亮丽青春的外表,无疑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估计我这辈子就算再怎么精通欣赏国外的一套,也不会找个女鬼子了。
2。赵薇的演绎让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不过她演的姚木兰这个角色本身实在是被林先生寄予理想而描写的太完美了,高贵得不可方物,兼美好的心灵与世俗的智慧于一体,完美得让人窒息,完美得甚至不可理喻,宽容容忍的简直太过,已经超凡脱俗了,“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有人甚至认为这是软弱和懦弱,是非不分,有辱“奇女子”三字,说得也有些道理。她这种性格的女人也许也只有孔立夫那种爱国爱民的,“完美”的,并且欣赏她懂她的正人君子才配得上,否则不光是曾荪亚,不管是谁,都会受不了的,这也似乎注定了故事里一个“完美的女人,缺憾的生活”。人都是有缺陷的,缺陷美是人间美的普遍存在形式,没有私欲,“四大皆空”的美不是人人都能领悟,人人都能做到的,即便是修道的,最后为祖宗留下来的中华文化的甲骨而牺牲了自己生命的木兰的父亲姚思安。
3。个人更喜欢妹妹姚莫愁,首次看到这个演员就觉得很亲切很可爱,后来才发现她是长得有点像刘若英,才知道为什么这么有亲和力。开始她很幼稚,娇嗔可爱,敢爱敢恨,追求自由,也很任性,很符合她的名字,我想也是大多数男生喜欢的现代年轻女性的类型。只是后来被人骗了,实在叫人扼腕痛惜。那个后来该千刀万剐的牛怀玉当时如果真的喜欢莫愁,为什么不冲过去死也要找到她解释清楚是他的流氓哥哥干的好事,然后和他的牛家彻底决裂,跪在地上不起来直到对方原谅,像后来孔立夫向莫愁求婚那样娶她赔罪?简直就是窝囊的像永远失去曹丽华那个时刻的曾荪亚,都不能独立地承诺带自己口口声声说爱的人摆脱现实的束缚远走高飞,自谋生路,他们都没有勇气承担责任,都没有那样的学识和能力,也许中国当时的那个动荡社会也决定了人物的通性吧。莫愁最后为立夫的安全而掐断了自己的输血管而香销玉殒的那一刻,我整个心都碎了,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
4。牛素云这个媳妇让我看到了一切人性中丑陋的东西,她一张嘴开始喷粪我就想扇她几个巴掌,最后终于在潘虹的曾太太手上解了一点恨。一个女人如果能像他那样五毒俱全,贪得无厌,趋炎附势,简直比魔鬼还可怕。曾襟亚还能容忍这样一个泼妇躺在自己身边,曾家的少爷是一个比一个窝囊。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也能在很多人身上看到类似的私欲过重的毛病,只是在小说电视剧里,描写比较膨胀,人物往往都脸谱化了。后来竟然帮着日本鬼子走私毒品毒害中国人而从中渔利,不管是被迫还是主动的,仅这一条就应该打入十八层地狱,最后她还能出家为尼,实在太便宜她了,这又是木兰这个大好人的怜悯和纵容的错。
5。曹丽华和曾荪亚的爱从私人角度来讲一开始便是纯洁的,特别是曹对曾的爱,那个清纯的女学生主动追求自己的真爱的感觉给人的印象很深,而曾对曹的爱更多的是反抗家里“乱点鸳鸯谱”的发泄而衍生出来的。但爱情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都不单单是爱情本身,不考虑任何其他因素自生的两情相悦而产生的爱情虽然在爱情至上的人们眼里被奉为真理和最高目标,但这种爱情是没有任何物质保障的,也难免驱人自私自利,沉溺于男女私情,而无视博爱为何物,甚至会殃及他人的幸福和家庭。他们俩个在一起,却始终没有逃脱两个人的私爱本身,荪亚从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和勇气,曹丽华后来也显得过于自私,在木兰的大度下得寸进尺,为了自己的爱,为了自己的孩子就可以无视他人,甚至荪亚本身的前程和他的家人。最后她为了孩子一头碰死,也倒是死得轰轰烈烈,可以想象如果是在倡导人身自由,人人平等,基本人权不可侵犯的现代社会,没有一个大家族的残留的门第观念的重重阻挠,就算他们爱得再自私,这种爱也不会以这种悲剧收场。当然如果是在现代,特别是社会体制比较健全的西方发达国家,剧中绝大多数事情都是不可能发生的。
6。曼妮(原著里是不是只有个曼娘?)的演员孙宁的确很漂亮很有气质,又说一遍了。大少奶奶新婚夜就失去自己最爱的人,幸福对她如此的短暂,但她守寡一守就是十几年,还带着对平哥无限的忠诚一手带大了一个抱养的孩子,对任何人劝她改嫁的说词都是极度愤怒,包括给木兰的那一巴掌。每日只愿对着照片流泪和自勉,对这样至死不渝的女性,我只有佩服得五体投地,真不知道一份真情的力量达到极致真的就是为爱生,为爱死,而且此生无怨无悔。最后母子俩惨死在汉奸牛二少爷和日本鬼子刀下,那个痛断肝肠啊。。。日本人当年的侵华罪行是永世不得翻身的,国仇家恨,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所有名篇都是以悲剧收场,此话的确不假。
7。红玉这个丫头死得有点莫名其妙,也许是她性格和身体状况太像她爱的林黛玉了,林黛玉本身就是一个让现代读者大跌眼镜的人物。所以说现在的小孩子,最好还是不要从小读红楼梦,首先,她读不懂,二个,有一种毒叫红毒,易中不易解,而且与现代生活和思维方式格格不入,等她大了一点,有了自己的辨别力再说吧。《京华》这本小说,本就是林先生放弃红楼梦英文翻译工作的替代品,结果就是在这里就是用红玉的种种行为来效仿林黛玉了。“芬芳香过总成空”,那个黛芬(原著里是不是也没有这个人名?),是否就是来代替这迷人的芬芳呢?带着迪非哥的“香吻”和对迪非哥的祝福和成全,她幸福地离开了,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又那么的平静安详,过后却是留给旁观者撕心裂肺的疼痛。
8。孔立夫作为一个男人,十足的正义感和满腔的救国心让我看到了国父孙中山骨子里的那股气,不过当然他没有开国总统的大智大勇,他作为一介书生最锋利的武器就是他那根笔杆子,也同时让他自己和爱他的人吃尽了苦头。莫愁拦不住他,谁也拦不住他,文人作为一国之精神面貌的体现和国人思想启蒙的先驱,往往承担着一个民族兴衰存亡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所谓社稷兴亡,匹夫有责。一个民族如果能屹立不倒,优秀文化的继承,思想的改造和与时俱进永远是最根本的终极武器。为国和为家的责任,这两个一有不可调和的冲突,对孔立夫这样的人来说到后来肯定就是遭人陷害,牵连家人。电视剧所描述的这段时期,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袁世凯复辟帝制,张勋复辟满清,到以共和为名以行专制之实的北洋军阀长期混战企图建立武力政权,再到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人大规模的发动侵华战争,按照一些历史学家的话来讲,正是中国走向共和和专制复辟反复较量的这个过程的时期,正是需要像孔立夫这样的大批的新青年挺身而出用笔杆子和枪杆子做出一番事业的时期,而他也的确这样做了,而且其中还有针对他的亲戚的,他能做到秉公执法而不徇私枉法,虽然伤了很多朋友家人的心,到后来也被证明是一次上司的考验,但就大局来讲,他还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剧终没有告诉他最后怎么样了,但多半是战死在抗日的战场上,到了那个世界永远的陪伴那个嫁给他为他牺牲的姚莫愁,虽然他也许在心底最深处只爱他的那个姚木兰。
1。首先,看人先看脸,这里头几张美女脸的确都不错,甚至包括桂姨的演员都好像是原来琼瑶剧里经常出现的名角。中国的女人,如果传承了千年中华文化里的美德和智慧,再加上亮丽青春的外表,无疑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估计我这辈子就算再怎么精通欣赏国外的一套,也不会找个女鬼子了。
2。赵薇的演绎让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不过她演的姚木兰这个角色本身实在是被林先生寄予理想而描写的太完美了,高贵得不可方物,兼美好的心灵与世俗的智慧于一体,完美得让人窒息,完美得甚至不可理喻,宽容容忍的简直太过,已经超凡脱俗了,“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有人甚至认为这是软弱和懦弱,是非不分,有辱“奇女子”三字,说得也有些道理。她这种性格的女人也许也只有孔立夫那种爱国爱民的,“完美”的,并且欣赏她懂她的正人君子才配得上,否则不光是曾荪亚,不管是谁,都会受不了的,这也似乎注定了故事里一个“完美的女人,缺憾的生活”。人都是有缺陷的,缺陷美是人间美的普遍存在形式,没有私欲,“四大皆空”的美不是人人都能领悟,人人都能做到的,即便是修道的,最后为祖宗留下来的中华文化的甲骨而牺牲了自己生命的木兰的父亲姚思安。
3。个人更喜欢妹妹姚莫愁,首次看到这个演员就觉得很亲切很可爱,后来才发现她是长得有点像刘若英,才知道为什么这么有亲和力。开始她很幼稚,娇嗔可爱,敢爱敢恨,追求自由,也很任性,很符合她的名字,我想也是大多数男生喜欢的现代年轻女性的类型。只是后来被人骗了,实在叫人扼腕痛惜。那个后来该千刀万剐的牛怀玉当时如果真的喜欢莫愁,为什么不冲过去死也要找到她解释清楚是他的流氓哥哥干的好事,然后和他的牛家彻底决裂,跪在地上不起来直到对方原谅,像后来孔立夫向莫愁求婚那样娶她赔罪?简直就是窝囊的像永远失去曹丽华那个时刻的曾荪亚,都不能独立地承诺带自己口口声声说爱的人摆脱现实的束缚远走高飞,自谋生路,他们都没有勇气承担责任,都没有那样的学识和能力,也许中国当时的那个动荡社会也决定了人物的通性吧。莫愁最后为立夫的安全而掐断了自己的输血管而香销玉殒的那一刻,我整个心都碎了,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
4。牛素云这个媳妇让我看到了一切人性中丑陋的东西,她一张嘴开始喷粪我就想扇她几个巴掌,最后终于在潘虹的曾太太手上解了一点恨。一个女人如果能像他那样五毒俱全,贪得无厌,趋炎附势,简直比魔鬼还可怕。曾襟亚还能容忍这样一个泼妇躺在自己身边,曾家的少爷是一个比一个窝囊。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也能在很多人身上看到类似的私欲过重的毛病,只是在小说电视剧里,描写比较膨胀,人物往往都脸谱化了。后来竟然帮着日本鬼子走私毒品毒害中国人而从中渔利,不管是被迫还是主动的,仅这一条就应该打入十八层地狱,最后她还能出家为尼,实在太便宜她了,这又是木兰这个大好人的怜悯和纵容的错。
5。曹丽华和曾荪亚的爱从私人角度来讲一开始便是纯洁的,特别是曹对曾的爱,那个清纯的女学生主动追求自己的真爱的感觉给人的印象很深,而曾对曹的爱更多的是反抗家里“乱点鸳鸯谱”的发泄而衍生出来的。但爱情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都不单单是爱情本身,不考虑任何其他因素自生的两情相悦而产生的爱情虽然在爱情至上的人们眼里被奉为真理和最高目标,但这种爱情是没有任何物质保障的,也难免驱人自私自利,沉溺于男女私情,而无视博爱为何物,甚至会殃及他人的幸福和家庭。他们俩个在一起,却始终没有逃脱两个人的私爱本身,荪亚从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和勇气,曹丽华后来也显得过于自私,在木兰的大度下得寸进尺,为了自己的爱,为了自己的孩子就可以无视他人,甚至荪亚本身的前程和他的家人。最后她为了孩子一头碰死,也倒是死得轰轰烈烈,可以想象如果是在倡导人身自由,人人平等,基本人权不可侵犯的现代社会,没有一个大家族的残留的门第观念的重重阻挠,就算他们爱得再自私,这种爱也不会以这种悲剧收场。当然如果是在现代,特别是社会体制比较健全的西方发达国家,剧中绝大多数事情都是不可能发生的。
6。曼妮(原著里是不是只有个曼娘?)的演员孙宁的确很漂亮很有气质,又说一遍了。大少奶奶新婚夜就失去自己最爱的人,幸福对她如此的短暂,但她守寡一守就是十几年,还带着对平哥无限的忠诚一手带大了一个抱养的孩子,对任何人劝她改嫁的说词都是极度愤怒,包括给木兰的那一巴掌。每日只愿对着照片流泪和自勉,对这样至死不渝的女性,我只有佩服得五体投地,真不知道一份真情的力量达到极致真的就是为爱生,为爱死,而且此生无怨无悔。最后母子俩惨死在汉奸牛二少爷和日本鬼子刀下,那个痛断肝肠啊。。。日本人当年的侵华罪行是永世不得翻身的,国仇家恨,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所有名篇都是以悲剧收场,此话的确不假。
7。红玉这个丫头死得有点莫名其妙,也许是她性格和身体状况太像她爱的林黛玉了,林黛玉本身就是一个让现代读者大跌眼镜的人物。所以说现在的小孩子,最好还是不要从小读红楼梦,首先,她读不懂,二个,有一种毒叫红毒,易中不易解,而且与现代生活和思维方式格格不入,等她大了一点,有了自己的辨别力再说吧。《京华》这本小说,本就是林先生放弃红楼梦英文翻译工作的替代品,结果就是在这里就是用红玉的种种行为来效仿林黛玉了。“芬芳香过总成空”,那个黛芬(原著里是不是也没有这个人名?),是否就是来代替这迷人的芬芳呢?带着迪非哥的“香吻”和对迪非哥的祝福和成全,她幸福地离开了,一切来得那么突然,又那么的平静安详,过后却是留给旁观者撕心裂肺的疼痛。
8。孔立夫作为一个男人,十足的正义感和满腔的救国心让我看到了国父孙中山骨子里的那股气,不过当然他没有开国总统的大智大勇,他作为一介书生最锋利的武器就是他那根笔杆子,也同时让他自己和爱他的人吃尽了苦头。莫愁拦不住他,谁也拦不住他,文人作为一国之精神面貌的体现和国人思想启蒙的先驱,往往承担着一个民族兴衰存亡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所谓社稷兴亡,匹夫有责。一个民族如果能屹立不倒,优秀文化的继承,思想的改造和与时俱进永远是最根本的终极武器。为国和为家的责任,这两个一有不可调和的冲突,对孔立夫这样的人来说到后来肯定就是遭人陷害,牵连家人。电视剧所描述的这段时期,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袁世凯复辟帝制,张勋复辟满清,到以共和为名以行专制之实的北洋军阀长期混战企图建立武力政权,再到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人大规模的发动侵华战争,按照一些历史学家的话来讲,正是中国走向共和和专制复辟反复较量的这个过程的时期,正是需要像孔立夫这样的大批的新青年挺身而出用笔杆子和枪杆子做出一番事业的时期,而他也的确这样做了,而且其中还有针对他的亲戚的,他能做到秉公执法而不徇私枉法,虽然伤了很多朋友家人的心,到后来也被证明是一次上司的考验,但就大局来讲,他还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剧终没有告诉他最后怎么样了,但多半是战死在抗日的战场上,到了那个世界永远的陪伴那个嫁给他为他牺牲的姚莫愁,虽然他也许在心底最深处只爱他的那个姚木兰。
1 Comments:
I like it! Keep up the good work. Thanks for sharing this wonderful site with us.
»
By Anonymous, at 8/17/2006 10:16 p.m.
Post a Comment
<< Home